央广网新余5月8日消息(记者邓玉玲)1992年,19岁的万细生只身赴浙江东阳拜师学艺专研木雕技艺,从一件平雕作品做起,从此结缘根雕30载。30年前,万细生是江西省新余市良山镇垣下村委新丁家村的一位热血青年,30年后,他热情未减,依然是那个挚爱根雕艺术的“青年”。
【资料图】
万细生利用现代打柸设备创作根雕作品(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近日,新余市良山镇垣下村委新丁家村一处摆放着各种树根和根雕作品的院落中,切割声、雕琢声此起彼伏,埋头创作的根雕匠人万细生按需更换着电锯、打柸机、修光机,还有各种传统的刻刀,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伴随木屑舞动般地飞溅,将匠人心目中的“冲天牛”“回头龙”慢慢呈现。
为树根做除皮处理(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万细生用打柸机雕琢作品(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30年来的爱好、学习和追求,万细生将根雕的“细”融于每一件作品,大到3.7米高的“万里长城”,小到0.4米长的摆件,从选材到打磨成品,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半年。时光荏苒,万细生数以千计的根雕作品广为传播,根艺得以在民间生根发芽。
万细生利用叉车装载树根(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从选材开始,根雕还需要经过造型、构思等多个步骤(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多年来,万细生创作的根雕作品《嫉恶如仇》《深醉》《历练》曾分别荣获“江西省根石艺术展览奖”两金一银。2020年,抗疫题材木雕作品《除魔降妖》和《医者仁心》再次获奖。
万细生根雕作品获奖无数(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万细生擦拭作品,如数家珍(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根雕,作为中国传统雕刻艺术形式,正尝试搭乘新时代的快车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万细生反向自己的徒弟学习,保留传统根雕技艺的同时,拓宽创意思路、拓展根雕产品类别,利用直播类等销售方式,赋予“树根”的技艺新的生命意义,相信更多兼具实用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根雕作品会被大众喜爱和收藏。
万细生用传统刻刀处理作品细节(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88厘米长的一件“回头龙”大概要手刻1000个鳞片(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