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内画非遗工坊:
方寸之间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资料图片)
日前,记者走进衡水内画非遗工坊的工作间,几名画师正坐在桌前忙碌着,他们左手执瓶,右手执笔,一勾一画,笔法娴熟中又不失灵动,不多时一朵梅花便在玻璃瓶的内壁上显出轮廓……近年来,衡水内画非遗工坊通过加强传统技艺创新研究能力、带动产业创新发展、创建内画小镇、开设“非遗会客厅”等多种形式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为衡水内画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弘扬传承内画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晶莹剔透的水晶球、小巧玲珑的鼻烟壶、精致的茶叶罐、独具特色的内画艺术酒……在衡水市桃城区衡水内画非遗工坊内,各式各样精美的内画作品在柜台上摆放得整整齐齐,在这些作品上勾画着气势恢弘的山水、含苞待放的荷花、惟妙惟肖的人物、栩栩如生的花鸟等。
衡水内画为传统美术类国家级非遗项目,是用特制的金属杆钩笔在透明或半透明的容器内壁进行书法、绘画的一门技艺。衡水内画也称冀派内画,由衡水内画代表性传承人王习三所创立,其在师承京城叶派内画技法的基础上,对内画技法、题材和表现形式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如今“立意深邃、构图严谨、线描技法丰富、设色协调精润、书画并茂、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2006年衡水内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无论是在艺术风格、工艺技法、从业人员、创作实力、市场营销还是花色品种、海内外影响等各个方面,衡水内画均占突出地位。”每每谈到衡水内画,衡水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衡水内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自勇脸上满是骄傲和自豪。其实,早在1996年,王自勇的父亲王习三就成立了衡水习三内画艺术培训学校,并由习三内画艺术院的高级画师授课,培养内画人才。
在培养传人的同时,衡水内画还探索了一条“以博物馆促进非遗保护”的特色道路,“2002年、2010年我们先后在衡水市和石家庄市建设了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和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宣传内画知识,不定期地还会举办一些展览活动,就是为了让更多群众认识内画、了解内画。”王自勇表示,通过博物馆的展示和一些机动展厅举行的几百场展览活动,带来了将近百万人次的参观流量,不仅提升了衡水内画的知名度、美誉度,也为内画从业者提供了展示销售的平台。
近年来,为了让非遗的种子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衡水市珍宝街小学也将衡水内画引入校园,由王自勇的亲传弟子、衡水内画第三代传人粘跃峰担任指导教师,开设校本课程,并成立“内画工艺坊”兴趣社团,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衡水内画是我们家乡的一张名片,作为传承人,让其不断地得到弘扬和传承,是我们的义务也是责任。”王自勇说道。
创新发展让传统技艺焕发新光彩
2019年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衡水内画,设立衡水内画非遗工坊,除了进行内画传统技艺创新研究和内画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之外,更致力于传播衡水内画所蕴含的文化和故事。不久前,衡水内画非遗工坊成功入选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三部门公布的“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近些年,如何将衡水内画这一非遗元素更好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王自勇没少动脑筋思考,在他看来,内画文化的传承不能闭门造车,“只有不断创新,并与当代生活相结合,才能将内画艺术发扬光大”。王自勇认为,只有把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技艺和智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才能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提到衡水,还有一个蜚声国内外的品牌,那就是衡水老白干。衡水内画、衡水老白干酿酒文化,这两项看似毫不相干的技艺,在创新驱动下,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习三内画艺术酒。“习三内画艺术酒是将两项具有地域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有机结合,将内画载体做成双层胆酒瓶,内胆里绘制内画,外壁内胆灌装酒水,这一作品与我们所说的审美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不谋而合。”在王自勇看来,这不仅是衡水内画的创新性产品,也是工艺美术品外延的拓展性尝试,这一作品的诞生,不但提升了衡水老白干的文化底蕴,还通过大众餐饮的方式实现了内画的扩大再生产,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此外,2019年7月,由王习三与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同禄联袂创作的限量版《天下吉祥》内画景泰蓝宝尊正式发布,在发布后仅一年多的时间,700尊作品便全部售罄。
除此之外,衡水内画非遗工坊还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具备文化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的衍生品,先后研发创新了内画水晶球、内画屏风、内画花瓶、内画笔筒、内画水杯、内画茶壶、内画项链、内画魔方、内画精油等50多个品种,100多项新产品,为产业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为了充分发掘衡水内画文化内涵,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还与中央民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衡水学院等高校合作,把内画作为学生课程、学术课题进行学习和研究,拓宽了内画理论研究的高度。
产业化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新画卷
衡水内画非遗工坊走上产业化发展快车道的同时,也在发挥着产业的辐射能力,带动了更多当地群众靠内画走上了致富路。
在衡水市桃城区北苏闸村,离村口不远处坐落着一间普通民居,这间不起眼的民居其实是一处乡村内画工坊——衡水内画非遗工坊的磨制车间,车间里几名工人正在进行坯料的打磨制作。“在这里工作的工人有十几个,基本都是本村的村民,按工序的难易程度,工资从三四千元至五六千元不等。”衡水内画非遗工坊成立后,这里也挂起了同一块牌子,安志国便是这间乡村内画工坊的负责人。原本在衡水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打工的安志国,后来拉起一队人马当起了小老板,生产经营步入正轨后,作坊每年的营收能达到数十万元。做起小老板的安志国,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前公司开办的学习班我几乎每期都参加,非遗工坊成立后的培训更是一期都没落下。”在他看来,传统技艺也是常学常新的。
其实,类似的乡村内画工坊在衡水市还有20余家。截至2022年底,衡水内画非遗工坊共举办了12期衡水内画技艺传承创新培训班,由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培训指导,培训人数达1800人,他们或回乡自主择业,创立自己的作坊、营销平台和品牌,或在全国各地旅游景区进行展演促销,为衡水内画行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着一份力量。
为了进一步发挥衡水内画对乡村振兴的广泛带动作用,工坊还在衡水市饶阳县南韩村利用农村废旧池塘建成饶阳内画小镇,并依托小镇建成刘晖内画艺术院、刘晖民俗文化产业园两个乡村旅游特色项目,召回流失的艺术人才近百名,累计吸纳300余人就业,带动近百户人家的年收入从7000元提升为17500元,成为美丽乡村的“新封面”。
衡水内画从1968年王习三招收的第一位弟子起,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从业人员已有三四万人之多,年产值超过十亿元,已成为省内最具影响和实力的文化产业之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王自勇表示,衡水内画非遗工坊将抓住国家重视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更好地发挥它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涵养出更加深厚的文化价值。(河北日报记者田恬)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